王安德在調度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時強調
突出重點 迅速行動
綜合施策 精準發力
推動環境空氣質量加快改善
12月12日下午,市委書記王安德到市大氣污染防治強化攻堅指揮部,調度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強調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突出重點、迅速行動、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推動環境空氣質量加快改善。
王安德先后聽取了市生態環境局、市住建局、市交警支隊、市發改委、市城管局等部門關于重污染天氣應對情況匯報,分析研判當前我市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面臨形勢,安排部署下步任務措施。
王安德強調:重污染天氣應對是減緩污染程度、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一道重要防線,反映一個地方綜合治理水平和社會動員能力。要高度重視重污染天氣應對工作,依法采取果斷措施、精準措施,最大限度削減排放,降低污染強度,縮短污染時間。要突出工作重點,圍繞工業、交通、揚塵等污染源,精準分析產生原因,逐個找出重污染區域,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消除瞬時高點。要嚴格應急管理措施落實落地,加大督導、檢查力度,確保應急方案中的每一項措施都能落到實處、見到實效。要有詳細的應急預案,一行業一方案,一企業一對策,不能大而化之。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電視、網絡、報紙等方式,把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向社會公布,爭取企業和群眾的支持。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加快生產、生活方式轉變,從根源上解決污染問題。
市領導范連生、鄭連勝參加會議。
人努力,天作美
臨沂市氣質進入“優良”
下午4時許,臨沂市AQI瞬時值為51,空氣質量等級為良,縣區全部進入“優良”等級。該時段,全省16地市排名中,臨沂排名為13;全國168個城市中,臨沂排名為45,“氣質”不斷轉好。
根據臨沂環境APP,下午4時許,莒南縣、沂南縣、蘭山區、蒙陰縣、臨沭縣、羅莊區、郯城縣、沂水縣空氣質量等級為“優”等級。河東區、經開區、高新區、平邑縣、蘭陵縣、費縣空氣質量為“良”等級。
根據山東省環境空氣質量形勢預報,13日,受較強冷空氣影響,污染過程自北向南逐步結束。第二次污染過程:15-18日,擴散條件再次轉差,我省西部地區可能逐步出現中至重度污染,19日,受冷空氣影響污染過程有望結束。
省生態環境廳通報,這是今年程度最高的一次重污染天氣。我省氣象擴散條件極為不利,濕度大、風速小且風向雜揉,污染物擴散層低到只有常態的五分之一,導致全省大面積重度污染。全省除威海外已經全面啟動應急預案,強力壓低污染程度。4日9:00我市發布重污染天氣橙色預警,5日9:00啟動重污染天氣Ⅱ級應急響應,連日來,我市環保部門積極應對,全力做好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對各縣區工業企業減排措施落實情況進行督導檢查。
全省上下眾志成城抗霾,應急專項督導檢查緊鑼密鼓。自12月11日晚開始,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公安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能源局等單位組成專項督導組,對全省14個市(除煙臺、威海)開展重污染天氣應急專項督導。
12月11日至12日,8個督導組采取“四不兩直”方式檢查198個點位,其中工業源點位127個、揚塵源點位67個、移動源點位3個、面源污染點位1個。共發現問題79個,其中重污染天氣應急問題55個、秸稈垃圾焚燒問題1個、散煤替代問題1個、其他環境問題22個。對發現的問題立行立改36個、督促整改33個、依法依規查處10個。新聞媒體對2個問題進行了曝光。
臨報融媒記者 付茜
相關新聞鏈接:
山東省生態環境廳下發緊急通知進一步加強秸稈禁燒管控
今年12月份以來,受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全省多次出現中重度污染天氣過程。為防止空氣環境質量惡化,在持續做好常態化夏秋兩季秸稈禁燒管控基礎上,省生態環境廳進一步加大秸稈禁燒管控工作力度,向各市生態環境局、秸稈禁燒工作主管部門下發了《關于加強秸稈禁燒管控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地將冬季秸稈禁燒列為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的重要內容,切實提高責任意識,認真履行工作職責。
通知要求,各級各相關部門要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健全完善“政府牽頭、部門聯動、疏堵結合、以疏為主”的工作機制,加強部門間協同配合,嚴格落實《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2020年秸稈禁燒和綜合利用工作的通知》(魯政辦發明電〔2020〕15號)和全省秸稈禁燒工作視頻會議有關要求及各項禁燒措施,創新巡查工作方式,積極開展巡查暗訪,堅決預防和制止露天焚燒秸稈、雜草、落葉等行為,切實保障全省環境空氣質量。
通知明確,各市要按照秋冬季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監督工作有關要求,將秸稈禁燒工作納入重污染天氣執法內容,加大執法檢查力度。嚴懲“第一把火”,對發生焚燒火點的地方和個人,嚴格落實紀律處分、經濟處罰、通報等各項制度,嚴厲打擊隨意、惡意焚燒秸稈等現象,形成有力震懾,持續營造“不能燒、不敢燒、不想燒”的氛圍。
通知強調,要持續采取印發明白紙、懸掛禁燒標語、村內大喇叭和宣傳車廣播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教育,大力宣傳焚燒秸稈的危害和處罰規定,鼓勵各地設立秸稈禁燒有獎舉報制度,增強廣大農民群眾禁燒秸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為秸稈禁燒工作營造良好氛圍。